作者:正信期货 农产品小组嘉创配资
摘要
1、中美关税持续存在,但对连粕的利多已被市场消化;
2、短期随着进口大豆大量到港,油厂开机恢复,油厂大豆及豆粕库存将不断走高,压制短期连粕价格;
3、中期中方或加大对南美大豆采购,使国内豆粕价格承压;但新季美豆减产亦有炒作。多空交织,连粕或震荡上行;
4、长期美豆减产发酵,支撑美豆及连粕价格上行。
一嘉创配资
关税改变全球大豆贸易格局
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属于典型的灰犀牛事件,但也具有黑天鹅的意味,毕竟市场难以预料关税水平能够达到断绝贸易的程度。4月9日,美国将中国所有商品关税从104%提升至125%(叠加此前20%芬太尼关税),总税率达145%;作为反制,4月12日中国宣布对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%,并声明后续不再理会美方加税行为。
短期来看,中美高额关税持续存在,市场对美豆出口需求表现悲观,且当前正处南美大豆集中出口期,市场加速采购巴西大豆支撑巴西大豆升贴水走升,抬高国内进口成本。
中长期来看,我们对关税发展分为两个方面。一是中美并无谈判,高额关税持续存在,超过100%的关税基本意味着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基本断绝,对于大豆进口来说,中国的进口结构将完全转向南美;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美豆失去市场,部分国家与美国谈判,大概率将被要求采购更多美国商品,其中美豆将是主要选项。因此关税并不能改变全球大豆的贸易需求,更多的是改变全球贸易结构。二嘉创配资是中美展开谈判并形成经贸协议,美国对全球发动关税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逆差,达成的协议必然会使得中国加大美豆采购,国内大豆进口结构再次转向美豆,结合其他国家被要求加大美豆进口,全球大豆贸易可能出现向美国集中,而南美大豆出口则将美国作为转口。两种情况都将改变全球大豆的贸易格局,贸易格局重塑也使得摩擦成本增加。
因此我们对于关税的理解是,短期会抬高大豆进口的成本,中长期可能改变全球大豆贸易结构,其中的摩擦成本将支撑大豆进口价格重心上移,不过最终全球大豆定价依然回归基本面主导。
二
新季美豆面积下调预示产量下调
从全球大豆的贸易流来看,当前正处于南美大豆集中出口阶段。4月USDA供需报告继续维持南美主要大豆出口国产量,包括巴西、阿根廷和乌拉圭,合计产量为2.28亿吨,占全球产量的54%;三国出口预估合计1.17亿吨,占全球出口预估的64%,意味着南美大豆在二三季度供应全球绰绰有余。
当季大豆供应充裕必然会压制豆系价格走低,这也为新季美豆在减产预期下的利多上涨提供土壤。目前来看,新季美豆种植面积下调基本板上钉钉,主要受到美豆/美玉米比价偏低及2025年大豆保险价格下调的支撑。其中美豆/美玉米持续处于2.3以下,表明大豆种植收益低于玉米;2025年保险赔付的大豆保险价格仅10.54美元/蒲,低于2024年的11.55美元/蒲,创下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,保险价格下调会减弱农民种植热情。2月农产品展望论坛预期美豆种植面积仅8440万英亩,3月USDA种植面积意向报告预期面积仅8350万英亩,均为2017年以来最低。假设以3月意向种植面积再扣除100万英亩的一般损耗得出收获面积仅8250万英亩,以此面积若要保持2024/25年度的美豆产量43.66亿蒲,则新季美豆单产将升至52.92蒲/英亩,如此高的单产在美豆定产时从未出现,即便如去年美豆在关键生长期降雨充足情况下也未达到,从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季美豆减产将是大概率事件。美豆需求正如前文所叙述,全球进口大豆预期并未缩减,关税背景下更多的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转变,从而美豆出口我们仍预期正常;而今年3月,特朗普政府推动石油与生物燃料行业达成协议,计划将2026年美国生柴的RVO从33.5亿加仑提高至47.5-55亿加仑,此举将增加美豆油需求,也即增加美豆压榨需求。面对美豆供应减少需求增加的预期,我们对远月美豆保持看涨观点。
三
国内豆粕供应由紧转松,需求不断增加
海关总署显示3月进口大豆350万吨,同比减少203.8万吨,减幅36.78%。大豆紧缺促使油厂停机检修增加,及至4月中旬油厂开机率最低降至27.65%,为近年最低水平;叠加下游在关税刺激下增加备货,油厂豆粕库存也快速走低至近年低位,由此支撑豆粕现货价格保持坚挺。
随着进口大豆逐步到港,国内豆粕供应将由紧转松。根据采购数据推算,4月进口大豆到港预计在850万吨左右,5-7月月均到港超1000万吨,大豆到港刺激油厂开机增加,国内油厂豆粕库存预计触底回升。
同时国内下游养殖需求也在增加,一是二三季度为国内水产养殖旺季,对国内蛋白粕需求增加;二是自去年3月至今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,以及近年各养殖企业PSY稳中有升,今年生猪存栏总体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;叠加近期生猪价格反弹支撑养殖利润回升,刺激下游对豆粕备货增加。
四
看多远月豆粕
节奏来看,当前国内大豆进口以巴西为主,二季度进口到港量巨大已是明牌,如果中美关税持续存在,预计三季度国内将加大对南美大豆的采购,从而二三季度国内大豆及豆粕供应保持偏高水平,将压制国内豆粕价格低位运行。不过随着新季美豆减产的发酵,美豆及连粕将低位反弹,且至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,当北半球大豆供应全球时,大豆的阶段性短缺将提升美豆及连粕价格。叠加关税的发展将增加全球大豆贸易的摩擦成本,以及国内豆粕下游需求增加,我们仍维持对远月美豆及连粕的看多观点。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嘉创配资,快来关注
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